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全球今日报丨吉林乡村女红在庭院中织出新生活

2023-04-25 09:48:20 来源:华夏经纬网

陈丽丽设计的作品“稻穗” 苍雁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网吉林4月24日电 题:吉林乡村女红在庭院中织出新生活

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

农谚有云:“谷雨种大田”。时下,春耕已在中国东北各地陆续启动。

38岁的陈丽丽和几十名农家妇女娴熟地操作着钩针,她们虽然没有下地,却也在经历着另外一场“春忙”。

陈丽丽自幼在黑土地长大,是吉林省舒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钩织的第四代传承人。2021年,她在家乡相继开设两间“丽织坊”,带领一众学员编制出了花朵、玩偶、头饰、装饰画等数百种文创商品。

陈丽丽(左一)在教学员钩织技法 苍雁 摄

眼下,大家正忙着用明黄色的毛线钩织500件向日葵挂件,这是来自中国台湾客户的订单。

钩针编织技艺是中国的传统手工技艺,由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陈丽丽带领这群来自县城周边乡村的农民守在庭院中,一针一针“织出”中国民间的特色文化,并得到了海内外客户的赞誉。

记者看到,田野里的花朵、稻穗都是钩织模仿的对象。“这种作品在国内一线城市卖得很好,海外市场需求量也很大。”陈丽丽说,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客户都非常青睐她们创作的手工艺品。

“丽织坊”里,女红们常常交流钩织技法,以让作品更加形象。32岁的陈雷正在制作一件“稻穗”,钩针和毛线往复穿梭,丰满的“稻穗”很快成形。“我很喜欢这份工作,现在靠着订单也能补贴家用。”

部分订单已包装完毕 苍雁 摄

按照陈雷的说法,钩织让她“爱好与收入”兼得,每个月很轻松就能增加几千元收入。

40岁的曹国静是陈丽丽最得力的助手,此时她正忙着安排多个订单。“台湾客户的货即将交付,还有一批北京客户要的花束要赶工。”从首批学员到“钩织讲师”,曹国静已将爱好变成事业。“家里的土地已租人耕种,我有了更多时间创作。”

实际上,在东北乡村,很多女性除了日常下地劳作,也喜欢制作一些传统手工。柳编、草编、剪纸、烫画(玉米叶画)等项目在乡村日渐流行,很多“生产线”往往就在庭院之内。

由此可见,从业余爱好出发到助推经济发展,一些特色产业已经是乡村振兴中不可小觑的力量。

现在,陈丽丽会将许多流行色彩融进作品中,钩织技法也愈发多样。她更加自信,手中的织针完全可以织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标签:

<  上一篇

视点!北京延庆无人机科技创新园启用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