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兰察布7月3日电 题:一人一车守护一方 行走在中蒙边境公路上的救援人
作者奥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长途行驶在荒无人烟的公路上,车突然“抛锚”,若能顺利联系到道路救援,那么惶恐的心便能踏实下来。
在被网友称为“中国北境公路之王”的边境国道线G331上,就有这么一名公路救援守护者。他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牧民,钢宝力达。
钢宝力达性格爽朗,嗓门大,也很爱笑,被常年户外劳作晒得黢黑。上一周,他平均每天都要接到2—3通救援电话,最远的在百余公里之外。
图为钢宝力达的移动补胎车。 奥蓝 摄边境国道线G331全长超9000公里。其中,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至包头市满都拉镇路段长180公里,延中蒙边境线而建,目之所及皆是茫茫戈壁草原,鲜有人烟。但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道路救援的指示牌,电话是钢宝力达的。
(资料图)图为钢宝力达在夜间进行道路救援。 钢宝力达 供图2021年,钢宝力达离开打拼多年的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返乡江岸苏木卫境嘎查放牧,并在自家草场上开了一座汽车修理厂。同年,他在G331上立起了道路救援的牌子。
钢宝力达告诉记者,当地的汽修厂不提供“上门服务”,能提供道路救援的都在数十公里、上百公里之外。“我对地形很熟悉,修车技术又好。家距离G331只有几公里,干这个太合适了。”
钢宝力达买了一辆二手小卡车,将其改造成移动补胎车。后座和货箱上堆满了补胎机器、气泵发电机、千斤顶等工具。
图为移动补胎车的车厢上满满都是工具和器械。 奥蓝 摄与在修理厂修车相比,道路救援要危险得多。风沙、扬尘、高温、夜晚等户外恶劣作业环境自不必说,修车时,车总会被往来车辆刮得摇摇晃晃。修理时经常要钻到车底,承重只能靠千斤顶。很多时候救援都在晚上,危险系数更高。
随着气温升高,这几天道路救援迎来小高峰。地表温度高,大货车容易出现爆胎、因高温无法启动等问题;为牧民运牲畜、拉草的卡车也会半路抛锚;没油、电线短路、防冻液泄漏……私家车的问题也很多。
(资料图)图为钢宝力达正在道路救援。 钢宝力达 供图两天前,一辆拉草车爆胎了,钢宝力达下午3点多接到电话,忙活完已经晚上11点多。“今年旱,牧民都等着牧草喂牲畜。一刻都耽搁不得。”
因为路途远,情况复杂,救援时间往往都要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他早已习惯了出门时给自己带上水和吃的。
每次修完车,钢宝力达还要把所有废品、垃圾都搬到车上,确认道路没有安全隐患之后再离开。路上看到垃圾,他也要下车清理。“这条路附近很少住人,更需要我们维护好道路安全、保护好当地生态。”
(资料图)图为实施道路救援后,移动补胎车装满了垃圾和废品。 钢宝力达 供图日常道路救援、放牧之余,钢宝力达还组织5名牧民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这些天,服务队组团在G331公路上捡垃圾。每次出动,总要“满载而归”。
因为热心肠和技术过硬,钢宝力达在当地家喻户晓。大到高压电出问题、农用机械故障,小到电饭锅不工作、门窗关不上,牧民都会给钢宝力达打电话求助。
图为钢宝力达正在家打电话联系汽修配件。 奥蓝 摄救援两年多来,钢宝力达也有烦心事。二手补胎车因年头长了,如今总时不时坏在路上,很耽误时间。但是新车要7万多,他凑不出这么多钱。“今年旱,挣的钱要买草喂羊,日子有点紧巴巴。”
“我从小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我离不开这里,也想让更多的人喜欢这里。”3000孤儿入内蒙古的故事曾经感动了很多人。钢宝力达的父母都是故事中的“国家的孩子”,他们长大后选择留在内蒙古,成为边境地区的牧民。钢宝力达说,他也想像父母一样,守在这片草原上。(完)
标签:
要闻